第53章 祈县53-林府旧事

    陆星走了之后,林子心一人独自在家。他没了看书的心情、没了整理草药的心情,更没了出城上山去采药的心情,只想先在家里躲一躲。

    越是想一个人静静,热闹就越是找上门来,己时过后,来道喜的街坊就接连不断地上门了。

    这些街坊们来道喜,还有人来送贺新婚的礼物,林子心不得不接着,又要道茶款待,又要陪着说话,还要一直微笑面对客人们,只觉得心累。

    未时前后,把末一波的客人送走,林子心回到屋里,他把礼物整理了一下,这不是单送给他的,同时也是送给陆星的,林子心觉得应该知会给陆星。

    身心俱疲地在窗前坐下,林子心这会儿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。他暗想只怕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好几天,之后才会淡下来。还有,恐怕以后这城里的人们都不会像之前那样来看待他,毕竟,他这个“外乡人”跟这里的“本地人”结了亲了。

    林子心无奈地想。原本选择祈县,是看中这里是商埠,繁华热闹人多,现在看来,真是大错特错,什么“大隐隐于市”,真是藏都没处藏。

    都怪陆星那个混蛋!

    静下来之后,林子心想到了刚才街坊们来贺喜时说的话,那些人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——千里姻缘一线牵,众人都说林子心和陆星有缘分,月老的红丝线把相隔这么远的两个人,拴到了一起。

    缘分?我跟他?林子心暗暗叹气,觉得这真是说不清。这时候,林子心突然想起一件事,他的父母,第一次相遇,也是在一个七月盛夏。

    若论缘分,林子心的父母,那才真正是“千里姻缘一线牵”。

    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逝去的家人们,林子心黯然神伤。

    半靠在短榻上想着心事,林子心的眼前渐渐朦胧起来,他仿佛回到了小时候,回到盛京城的林府,回到父母兄长的身边。

    林子心的母亲李琳琅,常常向一对孩子讲她和父亲相识的事,也常讲起她在陇东道的铭州营县,在娘家当女孩儿时的种种旧事,在李琳琅看来,那些都是珍贵的回忆,没有什么不能对人说的。

    那些,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。

    当年,在铭州的营县,县城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,男主人李拴,祖上原本是农民,种地为生,李拴娶妻方氏,方氏是绣娘出身,二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,取名李琳琅。

    这李拴,就是林子心的外祖父。

    李拴原是铭州一户地主家的佃户,租种着地主家的土地,他为人忠厚纯良,勤劳朴实,干活很尽心,从不偷懒耍滑,深得主人家的信任。除了在地里做农活,有时还会被叫到地主家,做些内宅里的细活,一来二去,李拴在地主家里学着识了几个字,还会看帐目。

    后来,这地主家道中落,要变卖田产,搬去外地谋生,没了地租,李拴犯了难。地主家念着多年的主仆情义,给李拴在营县县城里的一家油坊谋了个二掌柜的差使,不仅如此,还托媒人给李拴说了一门亲事。

    李拴娶了亲,就从乡间,搬去营县县城谋生了。

    在营县没有房产,李拴租了一户姓刘的人家的房子。

    房东刘家,祖上曾做过六品武官,积攒下一些产业,子孙不肖,渐渐都败光了,到了这一代上,户主刘谋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泼皮,靠着出租祖产房子过活。刘谋把那一院房子另打了墙,隔成几户,分租给几家人家,收取租金。

    租了刘家的房子住,李家和房东刘家成了邻居,李拴、方氏夫妇由此认识了房东一家。这两家人先后各自生养了一个独生女儿,两个女孩儿相差两岁,打小便在一起玩耍,情同姐妹。

    这便是李、刘两家延续两代人、数十年友情的开始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谁也没有料想到,这两个营县小城的平民小丫头,后来,一个进了太子府,后又成为崇安帝的刘才人,另一个嫁入林府,成了太医林家的当家主母。

    刘家的旧事,与五皇子李旭相关,这里且先不提,单说这李家。

    李拴在在油坊当二掌柜,每年工钱五两银子,方氏是城中在册的绣娘,每每接了刺绣活计做,挣取工钱。

    刺绣很伤眼睛,李拴疼惜妻子,不肯让她多接活儿,宁可他在县城里接些短工贴补家用。李家家境清贫,一家三口常年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,过年时才能添新鞋新袜,方氏一件首饰也没有,女儿李琳琅也只有一对银耳环。

    李拴这人,与人为善、质朴忠厚,路见不平敢挺身而出,爱护妇孺、保护弱小,是个品行端正的人。他人虽穷,方氏一心一意恋着他。

    李家虽不富,日子却过得和美,夫妻恩爱,凡事有商有量,两夫妇对唯一的独生女儿李琳琅也十分疼爱。

    李琳琅从小跟着她娘学刺绣,做得一手好女工,她天生一副开朗性格,胆大、心细,骨子里有股韧劲,很像她的父亲。

    房东刘家的独生女儿,也是李琳琅金兰之交的刘三娘,经官媒介绍,去中州道一个“大户人家”当侍女了。刘三娘走了之后,李琳琅闷闷不乐,暗暗伤心,她知道,刘三娘这一去,想再见面,是没有可能了。

    就在刘三娘去当侍女的一年之后,李琳琅,也到了十七岁的年纪。

    李拴和方氏开始操心独生女儿的婚事,李家家贫,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嫁妆,两夫妇心里直发愁,却又无奈。

    李琳琅自己倒是毫不在意,她天生乐观,告诉父母“缘分该来时,总会来的”。

    那年七月,盛夏时节。

    李拴在油坊工作,每个月有两天的假期。这一天恰逢休假日。吃过早饭,李拴上街上去逛了一圈,快到中午时,他买了一点糕饼和水果,准备带回去给妻子和女儿。

    就在走到家附近的时候,李拴看到前面走着的一个年轻人,摇摇晃晃,像是要摔倒的样子,李拴连忙紧走几步上前,把年轻人扶住了。

    “这位小哥,你没事吧!”李拴关心地问道。

    那年轻人脸色略显苍白,皱着眉头,李拴到底年长,有生活经验,一见便道,“小哥,你这怕是中暑了吧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点了点头,“恐怕是……”

    李拴是个热心人,就说道,“这位小哥,我家就在前面,若不嫌弃,去我家里且先歇歇,莫要急着赶路了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李拴把年轻人扶进家,他家院子里有一颗比碗口略粗的杏花树,枝繁叶茂,这时节正是绿荫如盖,在院中洒下一片阴凉。李家人在树下摆了矮桌和座席,夏季时就在树下吃饭、乘凉。

    把年轻人扶到树下坐下,李拴冲着屋里大声道,“琳琅,快倒碗凉茶来。”

    正在屋子里的李琳琅,应声而出,她看到家里来了个陌生年轻人,不由用带着疑惑的眼光看着那个人。

    那年轻人一抬头,正看到屋里出来了个年轻小娘子,布衣布裙,梳着双丫髻,小圆脸,大眼睛,娥眉弯弯,整个人透着一股明朗活泼,他不由地愣住了。

    论起来,李琳琅不算多么美貌,只得三分姿色,但她人开朗心宽,有种天真的娇憨感,很讨人喜欢。

    李家穷门小户,没有那么多繁文规矩,李琳琅向年轻人行了礼,转问父亲道,“爹,这是……”

    李拴说道,“像是中暑了,你快去先倒碗凉茶来。”

    李琳琅应了一声,连忙去了,不多时,端来一碗凉茶,放到年轻人面前,然后,年轻人就见这小娘子和她父亲小声说什么,然后一转身,跑了出去。

    李拴让年轻人喝口凉茶,定定神,他坐在一旁用蒲伞给年轻人扇着风,年轻人忙告了罪,直说“麻烦老丈了”,李拴笑道,“不麻烦,不麻烦。”说着又道,“刚才那是我家小女,唉,平常人家,不甚知礼,小哥别见怪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连忙摇头,目光不自觉地往门外看去。

    喝过凉茶,感觉好些了,这年轻人就告诉李拴,他姓林,中州道人士,来陇东原是“有事”,现在事情办完了要回家,接连几天匆忙赶路,心里急,天气又热,走到营县这里时,突然觉得身体不适。

    年轻人说道又告罪道,“劳烦老丈照顾,不胜感激。”

    李拴连连摆说,说“我也没做什么”,又道,“出门在外,都不容易,这暑天里顶着大太阳赶跟可是要当心。你且再歇一歇吧,不要急,若真是赶路太急病倒了,反倒不值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出去的李琳琅回来了,她把一丸药交给父亲,然后就回屋了。这时候,年轻人才知道,刚才那小娘子匆匆出去,是买药去了。~

    李琳琅出去买的,是专治中暑的“清心丸”,李拴把药拿给林小哥,说道,“小哥,还是吃一丸药吧,别强撑着,吃下去好过得多。”

    林轩见是“清心丸”,暗想这可倒巧,买到我林家的方子上去了。

    用水服了药,林轩继续坐在树下,和李拴说话。

    李拴见林轩穿得朴素,身边没带什么大件的行李,只一个布包袱,便当这个年轻人是个生意上的学徒,心中感慨谋生不易。

    眼瞅着就是午饭时间,李拴留林轩吃饭,林轩没有推辞。李拴笑道,“粗茶便饭,怠慢了,小哥莫要见怪。”

    林轩笑着摇头,“老丈太客气了。”

    李家的饭菜,不过是杂粮饭和野菜汤,另有凉拌小菜,林轩吃得很香。

    吃罢午饭,李拴看看林轩的脸色,已经不像之前那般苍白,又问他觉得身体怎么样,林轩说已经没有什么不适感了。

    看了看天色,李拴说道,“林小哥,现在这时间,你出了城,天黑之前是到不了下一个村子的。若是现在上路的话,要在野外露宿。依我说,你不如就留在城中过夜,歇足一天,好好休息一下,明天一早趁凉快点再上路吧。”

    林轩觉得老者说得有理,就同意了。

    整个下午,林轩和李拴就在院中的杏树下乘凉,说些闲话。李拴向林轩讲起这营县里的种种趣事。李琳琅和她娘,在里屋的窗下做刺绣,边做边听着院中那两个人的谈话。

    李琳琅原本就是个活泼个性,再加上她随着母亲当绣娘,时常在街面上走动,不是养在深闺不知事的女子,出入各宅门时,她也听说过很多县里、州府里的新鲜趣闻,这时,便也讲出来,两父女隔着窗聊天,说到高兴处,少女清脆的笑声响在院子里。

    林轩安静地听着,不多插话,时不时露出温柔的微笑。

    时间过得很快,一转眼便又到了晚饭时,李拴再次留林轩吃饭。李拴是诚意留客,他是想着,于自家不过是多做点饭添双筷子的事,于这赶路的小哥,就能替他省点钱。

    林轩再次感谢李拴,又留下了。

    李琳琅把做好的晚饭端到树下,让李拴和林轩在荫凉处吃饭,她们娘儿俩则在屋里吃。李家的晚饭仍然是简单的粥饭小菜,林轩直赞饭菜好吃。

    吃过晚饭,又聊了一会天,李拴见天色不早,就带着林轩出来,他把林轩安置在一处干净的小客栈里,然后才回家。

    晚上,李琳琅和她娘在灯下一块做绣品,方氏便问夫君道,“白天那个年轻人是谁啊?是哪家铺子里的学徒吗?倒好个郎君,端端正正,有模有样。”

    李拴道,“都不是,是外地人。我瞧着也是个在外谋生不易的,要是中暑了倒在街上,他家里人该多心疼啊。碰巧遇到了,搭把手儿的事。”

    方氏听了,便不再问了。

记住本站网址,Www.xdawujiasu.com,方便下次阅读,或者百度输入“www.xdawujiasu.com”,就能进入本站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